【新华社】合肥十五里河河口湿地:为巢湖筑生态屏障
文章作者:印象滨湖旅投 文章来源:合肥印象滨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0-10-20 浏览次数:3190
河水清清,鸢尾随风摇曳,芦苇茂密丛生,不时有水鸟掠过水面,荡起阵阵涟漪……秋日里的十五里河河口湿地,景美如画。
作为入湖水质的稳定器和缓冲器,合肥市包河区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建成以来,湿地水生态系统逐步构建,入湖水质有了明显改善。十五里河下游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十五里河入巢湖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Ⅳ类之间。今年1-8月,十五里河水质保持Ⅲ类。
作为穿城而过、流入巢湖的重要支流,十五里河的水质一直备受关注。为净化水质,2018年,包河区在十五里河流域治理的基础上开展河口湿地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拦截污染物,构建入巢湖“生态屏障”,用生态的方式解决环保的问题。
“项目建设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兼顾实现河口湿地生态净化功能和河道行洪功能。”湿地项目承建和运营方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运维经理方章顺说,项目借鉴都江堰的分流原理,在上游建设鱼嘴进行分流,在下游鱼尾处进行混合。分流水量一部分进入核心湿地进行强化处理,另一部分进入原位河道进行净化处理,最终保证下游河道水质的综合改善。
在核心湿地水质净化工艺上,项目采用了多级塘湿地系统,采用预处理塘-兼性塘-曝气好氧塘-生态塘-植物塘的串联系统。“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水中投入了400多个生物绳,通过仿生水草附着大量微生物,形成水下生物降解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方章顺说。
结合入湖闸站工程、河道堤防建设工程和生态湿地工程,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可同时发挥调洪蓄洪、水质净化和美化环境的三重作用。湿地项目北起紫云路,南至环湖北路,河道长度2.73公里,占地面积约1000亩,每天可处理30万吨-40万吨的上游来水。
“如今,湿地吸引了大量水鸟栖息,如黑翅长脚鹬就曾在这里现身。”方章顺说,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已成功构建水下森林,恢复6种沉水植物197亩、6种挺水植物54亩,恢复鸟类栖息地10.7亩,湿地已形成以鸟类为高等级动物的食物链系统。随着湿地系统的逐步稳定,水质净化能力也逐步加强,湿地水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和稳定。
河水清清,鸢尾随风摇曳,芦苇茂密丛生,不时有水鸟掠过水面,荡起阵阵涟漪……秋日里的十五里河河口湿地,景美如画。
作为入湖水质的稳定器和缓冲器,合肥市包河区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建成以来,湿地水生态系统逐步构建,入湖水质有了明显改善。十五里河下游国控断面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十五里河入巢湖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Ⅲ类-Ⅳ类之间。今年1-8月,十五里河水质保持Ⅲ类。
作为穿城而过、流入巢湖的重要支流,十五里河的水质一直备受关注。为净化水质,2018年,包河区在十五里河流域治理的基础上开展河口湿地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拦截污染物,构建入巢湖“生态屏障”,用生态的方式解决环保的问题。
“项目建设最大难点在于,如何兼顾实现河口湿地生态净化功能和河道行洪功能。”湿地项目承建和运营方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运维经理方章顺说,项目借鉴都江堰的分流原理,在上游建设鱼嘴进行分流,在下游鱼尾处进行混合。分流水量一部分进入核心湿地进行强化处理,另一部分进入原位河道进行净化处理,最终保证下游河道水质的综合改善。
在核心湿地水质净化工艺上,项目采用了多级塘湿地系统,采用预处理塘-兼性塘-曝气好氧塘-生态塘-植物塘的串联系统。“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水中投入了400多个生物绳,通过仿生水草附着大量微生物,形成水下生物降解系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方章顺说。
结合入湖闸站工程、河道堤防建设工程和生态湿地工程,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可同时发挥调洪蓄洪、水质净化和美化环境的三重作用。湿地项目北起紫云路,南至环湖北路,河道长度2.73公里,占地面积约1000亩,每天可处理30万吨-40万吨的上游来水。
“如今,湿地吸引了大量水鸟栖息,如黑翅长脚鹬就曾在这里现身。”方章顺说,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已成功构建水下森林,恢复6种沉水植物197亩、6种挺水植物54亩,恢复鸟类栖息地10.7亩,湿地已形成以鸟类为高等级动物的食物链系统。随着湿地系统的逐步稳定,水质净化能力也逐步加强,湿地水生态系统更加丰富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