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一线有我|16.8公里的坚守
文章作者:印象滨湖旅投 文章来源:合肥印象滨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0-09-01 浏览次数:2394
在包河区“蓝藻防控战”中
一大批“战士”冲锋在前、坚守一线
正是在他们的持续奋战下
蓝藻的蔓延态势才被果断遏制
今天,小包要介绍的主人公
就是这群人的两位代表——方彪、谢波
方彪:身先士卒,每天不低于两万步
每天清晨五点多,印象滨湖旅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方彪便开始了与蓝藻斗争的一天。从南淝河入湖口到派河入湖口约16.8公里的湖岸线上,哪里有蓝藻,方彪就赶到哪里,第一时间处置,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九、十点才回家,最多时连续工作40个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对一般的年轻人来说都不容易,但这已成为58岁的方彪在防汛和蓝藻防控期间的日常。
图|冲在一线
“我们印象滨湖公司有一千多名员工,带领这支队伍打好蓝藻防控攻坚战,我必须冲在第一线。”方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方便深入湿地、浅滩查看蓝藻情况,即使是大晴天,方彪也总是穿着一双长筒雨靴,每天两三万步下来,脚上先后磨出了十几个水泡。“一开始觉得疼,现在穿习惯了,也感觉不到疼了。”
8月21日上午九点,方彪又来到合肥四水厂以东约500米的湿地边,一面查看现场情况,一边啃着面包。患有糖尿病,方彪的血糖一直不稳定,他的车上随时准备着面包等零食,只要饿了就拿出来吃一点,防止突发低血糖症状。
“这里水系不畅,被风吹过来的蓝藻容易在这里聚集生长。我们正在改造这里的微地形,并根据不同水位,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在疏通湿地水系的同时,为各种鸟类和其它动物提供栖息的环境。”据方彪介绍,通过微地形的改造和水生生物的种植,从而实现治藻、治水、生态的有机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目前,这里的蓝藻情况已明显好转。
在方彪看来,尽管蓝藻防控工作很辛苦,但是做这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时,能不断夯实自己,“苦点累点,努力向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是幸福的。”
谢波:20天从“新手”变身“蓝藻专家”
“到今天,刚好已经在蓝藻一线工作20天了。”正在堤边巡查的区环巢湖蓝藻应急治理指挥部成员,印象滨湖旅投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谢波掰着手指头数日子。
脸庞晒得黝黑,撸起衬衫袖子,手臂“黑白分明”,印证日晒雨淋的日子。“不止是我,我的同事们一直战斗在蓝藻治理的第一线,20天里,没有一位同志跟我请假、要求过休息,这次我是真正体会到了那句话——‘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今年5月,谢波刚刚从滨湖集团乡村振兴的岗位上调动到印象滨湖工作。谢波坦言,以前对蓝藻的了解并不多。“这次为了能战胜它,补学了很多知识。”通过上网了解蓝藻常识、向区农林水务局的专家们学习专业名词、巡查打捞时跟老渔民请教土办法,谢波如今也算是个“蓝藻专家”。
为了尽快治理蓝藻,谢波总结了“备、巡、控、导”四字法。备,指的是备物资,从挖泥船、控藻船、水泵等打捞设备到快艇的油料再到一线工作人员的餐饮,都需要考虑到位;巡,指的是点线面巡源,同时配合专业器械预报检测大面积水华;控,指的是对蓝藻最直接的处理;导,指的是通过围堰等将蓝藻倒流到设计好的位置进行处置。
图|谢波已成为“蓝藻专家”
从7月下旬到8月下旬,谢波已经很久没有顾及到家庭。他告诉记者,因为知道自己近期忙碌,照顾不上家里,爱人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也有20多天了。虽然很忙,但他几乎每天都会给爱人、孩子打电话或视频。“大的二年级,小的才两岁,看到我黑了,都说心疼。我跟他们说,我正在跟蓝藻战斗,等全部胜利了,就接他们回家。”
是他们,晒得黝黑却默默忍受
是他们,带着疲惫却选择坚守
是他们,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
谢谢——我们的蓝藻防控“战士”!
在包河区“蓝藻防控战”中
一大批“战士”冲锋在前、坚守一线
正是在他们的持续奋战下
蓝藻的蔓延态势才被果断遏制
今天,小包要介绍的主人公
就是这群人的两位代表——方彪、谢波
方彪:身先士卒,每天不低于两万步
每天清晨五点多,印象滨湖旅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方彪便开始了与蓝藻斗争的一天。从南淝河入湖口到派河入湖口约16.8公里的湖岸线上,哪里有蓝藻,方彪就赶到哪里,第一时间处置,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九、十点才回家,最多时连续工作40个小时。这样的工作强度,对一般的年轻人来说都不容易,但这已成为58岁的方彪在防汛和蓝藻防控期间的日常。
图|冲在一线
“我们印象滨湖公司有一千多名员工,带领这支队伍打好蓝藻防控攻坚战,我必须冲在第一线。”方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方便深入湿地、浅滩查看蓝藻情况,即使是大晴天,方彪也总是穿着一双长筒雨靴,每天两三万步下来,脚上先后磨出了十几个水泡。“一开始觉得疼,现在穿习惯了,也感觉不到疼了。”
8月21日上午九点,方彪又来到合肥四水厂以东约500米的湿地边,一面查看现场情况,一边啃着面包。患有糖尿病,方彪的血糖一直不稳定,他的车上随时准备着面包等零食,只要饿了就拿出来吃一点,防止突发低血糖症状。
“这里水系不畅,被风吹过来的蓝藻容易在这里聚集生长。我们正在改造这里的微地形,并根据不同水位,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在疏通湿地水系的同时,为各种鸟类和其它动物提供栖息的环境。”据方彪介绍,通过微地形的改造和水生生物的种植,从而实现治藻、治水、生态的有机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目前,这里的蓝藻情况已明显好转。
在方彪看来,尽管蓝藻防控工作很辛苦,但是做这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时,能不断夯实自己,“苦点累点,努力向前,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就是幸福的。”
谢波:20天从“新手”变身“蓝藻专家”
“到今天,刚好已经在蓝藻一线工作20天了。”正在堤边巡查的区环巢湖蓝藻应急治理指挥部成员,印象滨湖旅投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谢波掰着手指头数日子。
脸庞晒得黝黑,撸起衬衫袖子,手臂“黑白分明”,印证日晒雨淋的日子。“不止是我,我的同事们一直战斗在蓝藻治理的第一线,20天里,没有一位同志跟我请假、要求过休息,这次我是真正体会到了那句话——‘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
今年5月,谢波刚刚从滨湖集团乡村振兴的岗位上调动到印象滨湖工作。谢波坦言,以前对蓝藻的了解并不多。“这次为了能战胜它,补学了很多知识。”通过上网了解蓝藻常识、向区农林水务局的专家们学习专业名词、巡查打捞时跟老渔民请教土办法,谢波如今也算是个“蓝藻专家”。
为了尽快治理蓝藻,谢波总结了“备、巡、控、导”四字法。备,指的是备物资,从挖泥船、控藻船、水泵等打捞设备到快艇的油料再到一线工作人员的餐饮,都需要考虑到位;巡,指的是点线面巡源,同时配合专业器械预报检测大面积水华;控,指的是对蓝藻最直接的处理;导,指的是通过围堰等将蓝藻倒流到设计好的位置进行处置。
图|谢波已成为“蓝藻专家”
从7月下旬到8月下旬,谢波已经很久没有顾及到家庭。他告诉记者,因为知道自己近期忙碌,照顾不上家里,爱人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也有20多天了。虽然很忙,但他几乎每天都会给爱人、孩子打电话或视频。“大的二年级,小的才两岁,看到我黑了,都说心疼。我跟他们说,我正在跟蓝藻战斗,等全部胜利了,就接他们回家。”
是他们,晒得黝黑却默默忍受
是他们,带着疲惫却选择坚守
是他们,舍小我为大我,舍小家为大家
谢谢——我们的蓝藻防控“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