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闻频道】(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共抓大保护,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文章作者:印象滨湖旅投 文章来源:合肥印象滨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2020-09-01 浏览次数:2382
生态环境,是衡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在8月20日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我市将绿色发展融入一体化的规划和实践,积极助推长三角共管共治、共抓大保护,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合肥的母亲湖。在塘西河巢湖入口处,包河区义城街道夕阳红志愿服务队队长姜清泉正带着队员们,在岸边铲除野草、清理垃圾。
2007年4月,姜清泉等人组建了这支夕阳红志愿服务队,义务打捞塘西河、十五里河、南淝河及巢湖水面的漂浮物、垃圾。十多年来,他们四季以船为伴、风雨无阻,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专业“清洁队”。
夏季,巢湖水面上盛行东南风,容易致使蓝藻集聚在巢湖北岸。为此,合肥全面展开了蓝藻防控攻坚战。近千人的打捞队伍,专业的水上作业船只,大数据平台的精准分析,“三管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蓝藻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巢湖关系着长江水系的生态安全。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合肥揽湖入怀后,不断完善治污体系,探索大湖治理的合肥之路。2019年,我市整治“散乱污”企业268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每年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50万吨;6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57个高清摄像头,织造了一张覆盖主要入巢河流的预警监控网。从2020年1月1日起,巢湖在长江流域重点湖泊中正式开启全域禁捕,禁渔期暂定为10年;今年6月,合肥正式开启“河湖长+排长+民间河长+警长+检察长”五长联动的河湖治理模式,全方位推进河湖治理。
截至今年6月底,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33.2亿元,巢湖水质向好态势得到有效巩固,上半年更是创下历史最好记录,全湖水质为III类。一湖清水入长江,合肥正苦练内功,持续为长江大保护作出贡献。
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发展样板区!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合肥乃至安徽不断发力,携手沪苏浙配合国家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固废危废联防联控实施方案》,联合制定了《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一体化建设规划(2019-2022)》,并加强区域联合执法。
水更清,岸更绿,天更蓝。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平均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27.5%;33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3类及以上比例达85.9%,较2015年上升了15.6个百分点。
生态环境,是衡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在8月20日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不断夯实绿色发展基础。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过程中,我市将绿色发展融入一体化的规划和实践,积极助推长三角共管共治、共抓大保护,共建绿色美丽长三角。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合肥的母亲湖。在塘西河巢湖入口处,包河区义城街道夕阳红志愿服务队队长姜清泉正带着队员们,在岸边铲除野草、清理垃圾。
2007年4月,姜清泉等人组建了这支夕阳红志愿服务队,义务打捞塘西河、十五里河、南淝河及巢湖水面的漂浮物、垃圾。十多年来,他们四季以船为伴、风雨无阻,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专业“清洁队”。
夏季,巢湖水面上盛行东南风,容易致使蓝藻集聚在巢湖北岸。为此,合肥全面展开了蓝藻防控攻坚战。近千人的打捞队伍,专业的水上作业船只,大数据平台的精准分析,“三管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蓝藻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八百里巢湖,烟波浩渺。巢湖关系着长江水系的生态安全。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合肥揽湖入怀后,不断完善治污体系,探索大湖治理的合肥之路。2019年,我市整治“散乱污”企业268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每年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50万吨;64个水质自动监测站,57个高清摄像头,织造了一张覆盖主要入巢河流的预警监控网。从2020年1月1日起,巢湖在长江流域重点湖泊中正式开启全域禁捕,禁渔期暂定为10年;今年6月,合肥正式开启“河湖长+排长+民间河长+警长+检察长”五长联动的河湖治理模式,全方位推进河湖治理。
截至今年6月底,环巢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233.2亿元,巢湖水质向好态势得到有效巩固,上半年更是创下历史最好记录,全湖水质为III类。一湖清水入长江,合肥正苦练内功,持续为长江大保护作出贡献。
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发展样板区!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合肥乃至安徽不断发力,携手沪苏浙配合国家编制《长江三角洲区域生态环境共同保护规划》《长江三角洲区域固废危废联防联控实施方案》,联合制定了《长三角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一体化建设规划(2019-2022)》,并加强区域联合执法。
水更清,岸更绿,天更蓝。今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平均PM2.5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下降27.5%;333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3类及以上比例达85.9%,较2015年上升了15.6个百分点。